Fudan University
综合类 本科 院校代码:10246
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简称“复旦”,位于上海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成员、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环太平洋大学协会成员、21世纪大学协会成员,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全国重点大学。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复旦大学成为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原复旦大学与原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新的复旦大学。复旦师生谨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严守“文明、健康、团结、奋发”的校风,力行“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发扬“爱国奉献、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复旦精神,以服务国家为己任,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邓安庆,哲学博士,教授,江西瑞昌人,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伦理学方向研究生硕士导师和博士导师。 学习经历: 1984年,获得山东大学哲学学士学位,指导老师为谭鑫田教授,论文讨论的是斯宾诺莎哲学 1989年,获得武汉大学哲学硕士学位,指导教师为北京大学张世英教授和原湖北大学张志扬教授,论文讨论的是伽达默尔释义学 1992年,获得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指导教师为杨祖陶教授和陈修斋教授,论文讨论的是谢林哲学 工作经历: 1984-1995年,于(现)海军工程大学工作 1990年 获讲师资格 1993年 获副教授资格 1995-2001年 湖南师大 1997年 外国哲学教授 1998年 外国哲学研究所副所长 1999年 伦理学博士生导师。 2001-2003 获得德国洪堡基金在柏林学习研究德国哲学,重点研究谢林的Philosophie der Offenbarung;联系导师为前德国哲学学会主席Hans Poser教授 2003-今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哲学系工作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重点是德国哲学、西方伦理学、应用伦理学 出版的主要学术著作有: 1、《谢林》,台北,三民书局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版; 2、《叔本华》,台北,三民书局东大图书公司,1997年版; 3、《施莱尔马赫》,台北,三民书局东大图书公司,1999年版; 4、《美的欣赏与创造》,长沙,湖南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获得1998中国教育图书展图书奖; 5、《文化建设论》(与邓名瑛教授合著),长沙,湖南出版社1998,获得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6、《康德、黑格尔哲学在中国》(与北大杨河教授合著),首都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获得第14届国家图书奖); 7、《世界思想文化名著精读丛书—哲学卷》,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年版); 已出版的主要译著有: 1、《伽达默尔文集》(主译者),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2002年第二版; 2、[德]赫费:《作为现代化之代价的道德—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3、[德]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其相关对象的哲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4、[德]谢林:《布鲁诺对话--论事物的神性原理和本性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5、[瑞士]司徒博:《环境与发展――一种社会伦理学的考量》,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当代西方学术经典译丛。 已在《柏林谢林研究》(德国),《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香港)、《哲学与文化月刊》(台湾)、《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世界哲学》、《德国哲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和译文80多篇。
职称职务 教授;国家985创新基地主任,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 联系方式 021-55664202 fudantb@fudan.edu.cn 18901681818 办公地点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办公楼332室 接待时间 周一下午1:30~4:00;周二上午10:00~11:30 社会兼职 人事部博士后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兼职教授或顾问;新闻记者等学术刊物顾问 研究领域 新闻传播理论 所开课程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新闻理论;中西新闻比较等 学术成果 学术著作及教材24部(含合作);论文460余篇;完成国家社科等项目10余项。
职称职务 教授 联系方式 办公室电话:86-21-65643695 电子邮件:jincao2009@gmail.com 办公地点 新闻学院办公楼306 接待时间 周一10:00到下午1:00点 周二10:00到下午1:00点 社会兼职 上海三联书店特约图书策划 研究领域 批判传播研究、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新媒介技术与书刊出版研究 所开课程 本科课程: 1.传播政治经济学(双语,将与 Vincent Mosco联合讲授) 2.媒介与社会性别(双语,2011年春季学期与哈佛大学Bradley Epps教授联合讲授) 3.4.杂志研究 硕士课程: 1.大众传播与当代社会 2.书刊出版研究 学术成果 一、专著: 《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理论与实例》,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二、论文: 1.《男性时尚杂志与后殖民国家西方资本的扩张》,《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第5期。 2.《传播技术与社会性别:以流移上海的家政钟点女工的手机使用分析为例》,《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1。 3.《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学术脉络与人文关怀》(曹晋 赵月枝),2008,9,《南开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摘,2009,3。 4.《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的理论建构》,2008,7,《南京大学学报》,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全文转载,2009,1。 5.《全球化语境中的科技图书版权贸易分析》,2008,6,《中国出版》。 6.Cao Jin and Cao Mao(2008)Case Study of Lesbian’s Health Hotline in Peripheral Chinese City,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08(6),No2.(has been accepted for presentation at ECREA’s 2nd European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Communication Policies and Culture in Europe” in Barcelona after a highly competitive review). 7.《体育明星的媒介话语生产:姚明、男性气质与国家形象》,2007,冬季号,《新闻大学》。 8.《中国大陆另类媒介的生产:以〈朋友通信〉为例》,2007,12,《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 …… 三 主编: 1、主编“新概念出版译丛” (并写总序),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009。 2、主编“新闻媒介与信息社会译丛” (并写总序和译者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009。 3、与赵月枝联合主编(并写总序)《传播政治经济学英文读本》(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A Reader),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上、下册),2007。 4、主编“媒介与社会性别”译丛(并写总序和译者序),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5、与周宪联合主编“新世纪传播译丛”(并写总序),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与Vincent Mosco联合主编“批判传播理论系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